七夕有一种爱叫不离不弃
本文转自:华商网
文章图片
照顾瘫痪丈夫已3年
七夕节前他们深情告白对方
给丈夫把脸洗到一半 , 李娜一边呼喊儿子拿毛巾 , 一边冲向厨房——电饭锅里的稀饭要溢出来了 。 李娜是华阴市华山镇仙峪口村人 , 3年前一场意外车祸导致丈夫重伤瘫痪 , 在爱和责任的支撑下 , 她毅然撑起了这个家 。
丈夫车祸重伤高位截瘫
曾有人劝离婚被她拒绝
8月2日上午10时许 , 在华阴市华山镇仙峪口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院 , 李娜正帮丈夫起床 。 看起来瘦弱的她坐在床边 , 脚蹬着电动轮椅的车轮 , 将体重130斤的丈夫背起 , 顺势一转 , 便稳稳地放在了轮椅上 。 这个动作 , 她在三年里已做了数千次 。
李娜和张亮亮相识于2013年 , 俩人算是一见钟情 。 “他虽然嘴笨点 , 但对我很好 , 那会儿我吃虾都是他给剥好 。 ”李娜一边帮丈夫洗脸一边说 , 遇到个大暖男 , 所以当初不顾家人反对也坚持要嫁 。 2014年俩人结婚 , 婚后育有一儿一女 , 更给小日子增添了许多幸福 。
2018年 , 一家人搬进了新房 , 还置办了桌椅、餐具等 , 想利用自家院子开农家乐 。 2019年7月1日 , 张亮亮骑摩托车外出遭遇车祸受重伤 。 “我到医院时 , 医生说是高位截瘫 。 ”李娜说 , 听到这个消息她感觉天塌了 , 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 “醒来后就哭 , 趁晚上他睡着时 , 一个人坐在楼顶哭 。 ”她抹着泪说 , 那段时间 , 自己的头发大把地掉 , 对生活曾一度失去了信心 。
张亮亮受伤后脖子以下没知觉 , 胳膊能抬起手抓不住东西 , 一直都离不开人照顾 。 李娜说 , 那会也有人说 , “实在不行离了吧” , 自己虽难过 , 但还是坚定地拒绝了 , 因为舍不得一双可爱的儿女 , 更舍不得那么爱自己的丈夫 。
【七夕有一种爱叫不离不弃】她说先过好当下
让丈夫和孩子吃饱穿暖
日子再苦 , 总得往下走 。 为照顾好丈夫 , 李娜开始学做饭、做家务及护理知识 。 “以前这些都没怎么做过 , 现在只能靠自己 。 ”她说 , “那会我连帮他翻身都做不到 , 掏耳朵时弄疼他 , 他不高兴骂我 , 我委屈得直哭 。 哭完继续 。 ”
李娜还记得 , 她第一次把丈夫从床上往轮椅上背时 , 力气不够还让丈夫滑到了地上 。 把孩子喊来 , 娘仨用尽全部力气才把丈夫放到了轮椅上 。 她说 , 每天都坚持陪丈夫出门转一转、看一看 , 让他心情好一些 。
因受过重伤 , 张亮亮坐一会就会感到头部气血不足 , 需要别人用手掌用力地帮他“压肚子” 。 李娜说 , 这个动作每10分钟左右就要做一次 , 常手腕酸疼 , 两个孩子很懂事 , 给爸爸倒水、整理家务、叠衣服被子等 。
帮丈夫洗漱好后 , 李娜又小跑着进了厨房 。 饭做好后 , 儿子帮忙端菜端饭 , 女儿先夹菜喂给爸爸 。 照顾父子三人都吃上饭后 , 李娜才坐在桌前开始吃饭 。
对于以后 , 李娜说:“先过好今天 , 尽力让老公和两个孩子吃饱穿暖……过好当下 , 以后的日子以后再说!”
张亮亮的邻居说 , 李娜是个坚强的女汉子 , 在丈夫出事后一直默默付出 , 照顾一家老小 , 撑起了这个家 , 很值得钦佩 。
8月2日 , 七夕节前 , 张亮亮对妻子说:“媳妇 , 我出车祸之后脾气也变了 , 你一直不离不弃 , 我很感激 。 我爱你!”看着深情的丈夫 , 李娜笑着说:“我也爱你 , 很爱很爱的那种……”华商报采访人员卫晓宁文/图
她照顾卧病在床丈夫多年
还主动参加志愿服务
8月2日 , 阳光照耀下的安康市汉滨区朝阳街道 , 一支身着志愿服的小队伍列队巡逻 , 从小学生到老人 , 他们年龄不一 , 每天负责劝告清理朝阳街道电动车乱停乱放、垃圾污染以及野广告等行为 。 59岁的崔世梅是其中一员 , 每天不仅要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 , 还要负责社区的志愿工作 。
每天早上照顾好丈夫后
她就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1963年 , 崔世梅出生在安康平利 , 结婚后随丈夫迁住汉滨区 , 一直从事服装制售、店铺经营 , 直到2015年丈夫患病 。
据崔世梅介绍 , 丈夫在汉滨初中教书42年 , 退休后本打算安度晚年 , 却不幸患上小脑萎缩 。 “他掌握不了平衡 , 手不扶着东西就会摔倒 , 出行都得靠轮椅 。 吃饭都要靠勺子 , 有时病情严重还要我喂他 。 ”
崔世梅熟练地帮卧躺在床的丈夫整理床单 , 将其双脚斜靠在床头 , 便于血液流通 。 自丈夫患病以来 , 崔世梅每天早晚都要推着丈夫在附近的体育场、公园走一走 , 日复一日 。
崔世梅告诉采访人员:“现在国家政策好 , 丈夫退休后每个月有补贴 , 我们两口子就是靠这些生活的 , 总想着不能白拿政府的钱 , 能奉献一点是一点 。 ”今年安康开展创文工作后 , 各区域单位积极响应 , 朝阳社区发动群众征募志愿服务者 , 崔世梅主动报名 。
每天早上照顾好丈夫 , 崔世梅就穿上志愿服匆匆出门 , 前往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 小小的手提袋里 , 装着她的“法宝” , 有夹垃圾的钳子、清除野广告的清洁剂以及清理地面黏着物的小铲子 , 社区门口的这条街道就是崔世梅的工作岗位 。 由于人手不足 , 许多社区的小学生也加入到志愿服务中 。 “每天就是带着孩子们沿街道巡查 , 劝导大家规范停靠车辆 , 及时清理野广告、烟头等垃圾 。 ”崔世梅介绍 。
听闻社区创文工作缺人手
她主动报名参加
在孩子们眼中 , 崔世梅就像一位暖心妈妈 。 “孩子们年龄小 , 有些调皮 , 马路上需要细心看护 , 也不要求他们能做多少工作 , 能跟着体验锻炼一下 , 学会爱护环境就够了 。 ”崔世梅笑着说道 。
据朝阳社区党支部书记袁小红介绍 , 崔世梅是为了照顾生病的丈夫才搬到朝阳社区住 , 平常和大家相处得非常好 , 常常在一起聊天拉家常 , 热心的崔世梅听闻社区创文工作缺人手 , 主动报名参加志愿工作 。 袁小红说:“她工作很负责 , 我们也常常劝她多回家照顾爱人 , 这几天天气很热 , 她每天要在街道来回跑好多趟 , 半个月来这条街变化很大 , 多亏了这些志愿者每天的辛苦付出 。 ”
对崔世梅来说 , 眼下最牵挂的还是丈夫的病情 。 “我也想过 , 他现在这个身体 , 要是哪天挺不住了我都不知道咋办 , 所以也有些迷茫 , 但是社区对我们都很关心 , 想着能贡献一点是一点 , 只要有需要我的地方 , 我都会帮忙搭把手 。 ”崔世梅讲 。
- 七夕|他们的爱情,经得起“风雨”
- 《挑战古人100天》:没有网络和电子产品,宋朝果然有料又好玩
- 亚坤夜读丨灿若朝霞(有声)
- 生活不是段子 | 你之所以害怕失去,是没有更好的替代
- 有很多夫妻离婚之后都会选择重新复婚,当然这也只是为了孩子
- 《罗马假日》:爱一个人却无法拥有他,可以把他深藏在心底
- 压力是生活的常态,人不能因为有压力而退缩
- 人若想要健康长寿,做人做事就必须要有度
- 人就这短短一生,又何必为难自己
- 人因为有缺点,才显得真实,生活因为有残缺,才让人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