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之后,美国也允许金融科技公司申请银行?牌照了!(12)

2. 监管套利之惑。

牌照间存在监管要求差异性,会令人担心特殊牌照让金融科技公司规避严格的银行业规则。如纽约州规定“发薪日贷款”违法、贷款年化利率不得超过一定数值,但是联邦层面并无利率上限、国民银行也不适用州高利贷法律。2017年即有数百个消费者群体联名致信货币署,表达对于逃避州利率限制等消费者保护的隐忧,此次新规出台后一些舆论也担心披着金融科技公司外衣的不良机构搭便车,从而逃避更为严格的州监管、侵犯消费者利益。

3. 政策效果之谜。

一是积极性、动力有待观察。

金融科技公司变身银行有诸多益处,但也可能面临较大的合规压力(尤其是此前各级监管未覆盖的),而且将自己直接摆上与银行正面对抗的竞技台、会削弱合作的可行性,因此短期内很多机构存在观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