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头盔品牌前十名一览 附摩托车头盔挑选技巧( 四 )


外壳材质最常见的是ABS工程塑料,较为高端的采用自有专利玻璃复合纤维,也有头盔厂商的“高端(土豪)系列”会用到碳纤维 。

国产头盔品牌前十名一览 附摩托车头盔挑选技巧

文章插图
市面上常见的盔体材质如图,按成本来说,碳纤>复合型材质>玻璃纤>ABS 。
任何材质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不用一定追求“碳纤维” 。
缓冲层
吸收冲击能量的垫层,是头盔起到保护的关键层,主要由一体式多密度发泡聚苯乙烯 (EPS)制成 。
同时,为了保持头盔行驶状态下的舒适度,不少厂商会在缓冲层、壳体上设计风道,来提高头盔通风透气的能力 。
内胆
内胆由舒适衬垫、佩戴装置组成,除了可以提高头盔和面部的贴合度,还可以进一步隔音,多由吸汗柔软的亲肤材质构成 。
目前常见的内衬面料有:
天鹅绒——亲肤柔软,佩戴舒适;
cool Max(聚酯纤维)——透气吸湿;
皮质——质感不错,方便清洁,但是透风透气效果一般 。
其他安全配置:护目镜、防雾片
护目镜的制作材料通常为聚碳酸酯,有高强度、高清晰度、高气密性的特点,可在骑行/发生意外时保护我们的眼睛,良好的曲面镜片可提供真实自然的有利视野;
部分品牌会提供匹配的防雾贴片,能极大的避免因为头盔内外温差过大导致镜片内部产生的雾气,可谓是实现全天候通勤的快乐配件~
双D扣/插扣:
双D扣相比较插扣来说安全性更高,通常配置在全盔、拉力盔上、部分品牌的四分之三头盔中也会有配置;
插扣主打便捷,通常配置在四分之三、半盔头盔上 。

国产头盔品牌前十名一览 附摩托车头盔挑选技巧

文章插图
不系头盔带=没带头盔
头盔带相当于“安全带”,可防止头盔意外滑落,佩戴时候一定要规范系上 。正常来说,带子系好后,下巴和带子之间能留有一根手指宽度的距离,就较为合适 。
E.Q.R.S.(Emergency Quick Release System)
紧急快速摘除系统,能在事故发生后,通过此装置快速拉出头盔面颊内衬,方便去除头盔,从而避免车手的头颈部在传统拆除头盔的过程中出现二次伤害 。目前E.Q.R.S.已经是头盔的主流配置 。

国产头盔品牌前十名一览 附摩托车头盔挑选技巧

文章插图
蓝牙耳机预留孔位
除了赛用头盔外,大部分头盔都为头盔蓝牙耳机预留了耳机槽,方便车友加装耳机单元 。
关于蓝牙耳机如何选择的文章可以在这里回顾:
2、安全认证各国头盔认证标准不同,只有通过该国的安全认证标准,才能准在该国上架销售,属于强制认证;
常见的强制认证有:中国标准(CCC)、欧盟标准(ECE)、美国标准(DOT)、韩国标准(KC)、日本标准(JIS);此外,还有权威第三方测评机构(SNELL、SHARP)也能一定程度上代表头盔的安全等级 。
(还有好多没有列举出来,比如印度、墨西哥、阿根廷等很多国家的认证,国内较为少见,本篇不说了)
从各国头盔认证标准的安全测试流程来说,认证的含金量层次不齐,甚至有很多车友觉得我国3C标准不如国外严,但是对照来看,如果厂商严格按照国标生产、通过测试的话,头盔质量不会太差 。“买标”、“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的头盔大多出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杜绝不知名的小作坊产品、网红品牌,很大程度就能避免这个问题 。

国产头盔品牌前十名一览 附摩托车头盔挑选技巧

文章插图
除了民用头盔,还有专用于赛事的头盔,需要经过更为严苛的FIM认证,通过难度系数最高没有之一 。(后面如果有计划体验赛道的,后面可以集中一篇说说赛事认证装备 。)

国产头盔品牌前十名一览 附摩托车头盔挑选技巧

文章插图
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头盔?选择头盔,推荐按适用场景、预算的顺序,快速确定自己的需求:
1、使用场景
国产头盔品牌前十名一览 附摩托车头盔挑选技巧

文章插图
常见的头盔类型有:全盔、四分之三头盔、半盔;
根据用途,全盔还可再细分到街道跑盔、越野盔、揭面盔,以及安全标准更高、价格更贵的赛道专用全盔 。
从安全角度来说:全盔更好,包裹面积更大、结构更稳定;
四分之三头盔介于半盔和全盔之间,既有半盔的便携通风(下巴没有包裹,通风好),也有相对好的包裹感受,但是缺点也是兼顾了两者:下巴防护不够+镜片防风不好+大量覆盖面,佩戴热;比半盔好的一点是摔车不易出现大范围位移;同时也可安装头盔蓝牙耳机,适合休闲短途骑行;